国防动员,需要一个“数据大脑”

湖南省人防办网站 rfb.hunan.gov.cn 时间:2017-01-11 00:01 【字体: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三日,观众在位于浙江乌镇的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参观。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在大数据技术运用的探索越来越多,湖北、贵州等省都在筹备建设“国防动员云”。但是大多数地区对于大数据,仍处于“想靠近却难靠近”的状态,信息壁垒、数据安全、数据采集等问题,成为大数据技术运用的“拦路虎”。国防动员如何搭上大数据时代的快车?习主席曾指出:“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突破大数据运用的困境,国防动员也需要建立一个让所有数据在线的“数据大脑”。

  2016126日,一场全国人防系统大数据建设集训让如画的杭州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每个城市都需要数据大脑,对于国防动员领域来说,更为需要。”正在给全国人防系统参训学员上课的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充满了信心。

  王坚的观点和国家人防办的做法不约而同。为了让人民防空走上“云端”,国家人防办筹备建立人民防空大数据平台,赋予各省(市、自治区)承担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清单,并计划在2019年前完成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建设。

  “要实现人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开拓各地市人防办领导的视野,深化对国家战略的理解,找准大数据技术在人防领域的应用点,积极主动的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人防办一名领导在全国人防大数据建设集训班上如是说。

  大数据真正意义是在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当大数据汹涌而至国防领域,如何真正运用大数据技术却让国防动员系统举步维艰。

  201411月,广东省四会市发生一场山林火灾,依据指挥信息系统规划路线,民兵应急分队前往救火,前行至山脚时却被一大片带围栏的养殖场阻断,只好绕路通行。

  事后调研发现,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在一年前采集的。数据更新不到位,给四会市人武部上了严肃的一课。事后广东省国动委在组织开展动员潜力数据调查工作时,要求各地市必须数据采集到位,并及时更新数据,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

  命令下达后,各地市却在推动工作时遭遇不同困境:要么是把大数据喊在口头、写在报告中,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观念没有树起来;要么是采集技术手段欠缺,对重要信息获取不够,对关键信息研判不准,制约了精确作战能力的提升;要么是重采集轻使用,信息整合程度不高、数据价值发掘不深,从而影响了数据使用的效益。

  对此,王坚分析主要原因是国防动员系统对于大数据的运用还处于传统IT时代,数据收集都是一小块一小块,没有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数据孤岛。而大数据的意义并不在于“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数据变得在线了。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才能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那么,又该怎么将各个数据孤岛连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呢?“建立数据大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据中心。”王坚被誉为国内大数据技术的领军人物,在他看来,各个数据孤岛复杂性极高,将它们连接起来很困难。但是,建立数据大脑,将各个数据和数据大脑连接起来,这样就容易多了。

  必须打破信息壁垒

  数据大脑,让所有作战系统都通过大脑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和调度,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战斗力。

  然而,信息壁垒严重,却成了摆在大数据建设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原湖北省国动委综合办参谋马银波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跟踪了解大数据技术,并成立专项小组,调研大数据对国防动员建设的巨大价值、作用机理,探索国防动员大数据建设和运用。马银波告诉记者:“国动委下属各办公室,仅人民防空办公室就存在不少现有或在研的各业务领域数据库。各级、各层数据源自成体系、互不交联、无法共享,在联战联训上‘形’联易而‘神’联难。”

  面对大数据时代,打破信息孤岛是无法回避的趋势。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数据大脑的实现,首先要做到数据集中,第一步就是要把所有的数据堆放在一起。

  那么,数据来自哪里?又该如何采集?大数据时代的战场上,数据就是“弹药”。

  对数据的把握失准,曾让陆军第1集团某旅连长孙鑫吃了大亏。他回顾去年的一场演练,当时,干扰员虽然成功截获了信号,却因参数计算有误,耽误了最佳时机。痛定思痛。孙鑫认识到,要像补充弹药那样补充数据,把采集数据当成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只有不断强化数据意识,像燕子垒窝那样一点一滴收集,日复一日坚持,才能积少成多,为准确把握战争态势、有效破解“战争迷雾”奠定基础。

  当然,“有了数据,还需要把这些数据建模,有了模型,才有数据优化、机器学习的可能,才会最终服务指挥决策。”胡晓明表示。

  打破信息壁垒,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数据兼容互通、信息实时共享。四川省军区国动委综合办参谋陈延敏指出,要搭建好四通八达的联合指挥网络、建立起功能强大的基础信息网络,按照标准统一、内容完整、动态更新的要求采集管理作战数据,克服作战数据兵种化、地域化、内部化现象。

  安全管理极其重要

  当人们惊叹数据大脑的魅力时,却有人提出了“所有的数据通过数据大脑连接起来,又是否安全”的质疑。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当作战系统依赖于数据作战,一旦发生战争,数据中心被摧毁,对于作战系统是毁灭性的打击。

  “借助数据,但不能依赖数据。”王坚认为,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选择建立地下数据中心或者移动数据中心。

  需要警惕的是,高度个人化的大数据即将成为黑客或窃密者觊觎的主要目标。军人的网上行为变得有迹可循,其带来的涉军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直面问题,为提高己方的网络安全水平,美军建立了网络内部威胁项目,通过采用新式网络威胁判断技术,提高探知网络刺探活动的精度、频度和速度,从而及早暴露和防范对手的破坏活动。

  “相比于外军,大数据时代,我们更需要果断措施,大力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和技术改革创新,掌握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主动权。”马银波认为大数据时代,应该做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保密共存。

  马银波告诉记者,进行大数据立法并制定行业标准势在必行。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厘清公民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的界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应用法律体系,确保数据绝对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

  需要一支读“数”大军

  有了数据大脑,是不是就不需要人了?恰恰相反,将大数据转化为数据大脑,更需要一支专业的读“数”大军。

  而专业人才短缺正是目前制约国防动员进入大数据时代的瓶颈所在。曾几何时,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主要依靠各办公室人员收集上报,效率低、易出错,周期长、更新慢,常被诟病。搞好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最缺乏的也是人才。

  办法总比问题多。湖北省武汉市率先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捷径。在武汉市汉兴街网格化管理中心,记者看到了在电脑机位前,正坐着一排排佩戴胸牌的工作人员敲击键盘,正处理着“网格员”报送的信息。但是这些操作员,没有占用街道行政事业编制。江汉区委书记干小明向记者解释道,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数据采集力量不足的问题。

  干小明介绍说,长期以来,部队管理工作以人为重心,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而在大数据时代的部队管理,核心是借助各类大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数据建模进行定量分析,管理者必须具备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能力,否则就会在茫茫数据中迷失方向。

  “人才培养可以实行专业岗位练兵。”干小明指出,武汉市汉兴街正是通过有计划地设置数据分析管理专业岗位,加强数据分析处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着重培养军事数据整合能力、分析数据背后价值的能力和精确快速行动的能力。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主任商则连建议,培养大数据人才,还需要加强军地联手共育。要把军民融合的步子迈开,可由某一高校、某一企业为载体,也可依托专门的培训机构,组成开放式、联盟式的共享机构,以大数据为基础,使众多高校及部队机构共享最新前沿理论、研发成果与实践技能数据。

  (来源:2017110日《中国国防报》,作者:安春红 程 荣)


国防动员,需要一个“数据大脑”

6578936